近年来,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强化统筹协调,大力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信用监管和行政监督,大力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
一是健全交易规则。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交易流程的通知》等20多文件,健全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挂牌出让、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9大领域交易制度。
二是优化交易流程。推行信用承诺制,将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公示等审批环节简化为项目登记备案,招标人通过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上传《承诺书》后即可发布招标文件,招投标整体时限较原来缩短了10个工作日。
三是实现应进必进。编制了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药械、国土资源、产权、特许经营等7大类、159个交易事项纳入交易目录,实现“应进必进,平台之外无交易”。
二、建成全省领先的“1+N+1”全流程电子交易平台
第一个“1”为电子服务系统,是全省首个按照国家数据规范标准建设的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整合共享项目审批、交易、主体、专家、信用、监管等信息,实现交易服务“一网通办”。
“N”是9个电子交易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各领域电子化交易全覆盖。已建成房屋和市政工程、交通、水利、土地整治、国有土地挂牌交易、国有产权,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国有企业阳光采购等9个电子化交易系统,下步将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其他领域交易系统。
后一个“1”为电子监管系统,是全省5个省市一体化监管试点之一,可个性化定制在线监督权限、方式、内容等电子监管流程,实现招标交易信息的动态记录、全程留痕追溯。
三、大力推广数字证书和电子保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率先推行CA免费办理。每年由市财政出资100万元免费提供数字证书认证服务,2020年共免费办理CA数字证书1966把,节约企业成本50多万元。
二是率先实现CA跨领域、跨地区互认。搭建“数字证书在线办理平台”,省域内已实现互认的不同数字证书服务商均可无条件接入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现了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挂牌交易等9大领域CA互认。
三是多领域推广电子保函。在全省率先建成第三方保函平台,累计进驻认证机构38家,开具电子保函165单,为企业减负1500余万元,并通过基本户自动校验,有效防范了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相关做法被《大众日报》报道。
四、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全覆盖、全留痕
一是积极推进省市一体化监管试点。列入全省5个省市一体化监管试点市范围,编制试点方案,明确监管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系统对应N个交易系统”的框架,建成“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实现省市监管系统互联互通。
二是推进监管事项全覆盖。通过系统对接与数据共享,实现各行业项目登记(备案)、发布公告、评标或评审、竞价、成交公示、投诉举报、交易履约等全过程在线监管,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可实时纠正。
三是建立事前审查备案机制。推行告知承诺制,在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同时,行业监管部门可通过监管系统进行备案审查,既加强了监管,又减少了跑动。
五、强化信用评价提升建筑市场信用水平
一是信用评价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系统,根据企业基本、良好、失信信息计算参评企业年度总分,分为AAA、AA、A、B、C、D六个等级。2019年,全市共有725家企业参加评价,其中AAA级203家、AA级203家、A级255家、B级54家、C级8家、D级2家。
二是守信激励降成本。推行保证金信用差别化管理,即投标企业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等级达到AAA级的,在信用评价有效期内参与投标时,可以免缴纳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
三是失信惩戒零容忍。与法院、工商、检察院等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实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对严重失信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在资格预审等环节采取限制或禁止措施。目前,已向市信用平台推送“黑名单”企业3条,通过联合惩戒取消了4家单位投标资格。
(来源: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网)
上一条: 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召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部署大会 | 下一条: 安徽合肥:交易中心积极对接第三方交易系统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交易平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