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公管局获悉,今年以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投两旺,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开花,多家“央”字头、“中”字头优质企业和本地企业参与合肥大建设,众多中小企业平等参与公共资源交易,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06年至今,公共资源交易累计完成项目标段124126个,总成交金额24401.48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8559.59亿元。
服务不间断不停歇市场主体“少跑腿”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是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以往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需要打印纸质标书,而且开标时间长、效率低。”在合肥参与过多次项目投标的某公司负责人魏军表示,“现在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上线‘云上开标大厅’,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实时参与开标全程,开标时长由1~2小时缩短至10~15分钟,省时又省力。”
除此之外,我市还大力推进“互联网+”“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设立7×24小时网上办事大厅、在线客服、交易热线。交易投诉、合同备案等交易服务事项纳入“皖事通办”。项目登记、保证金收退等7个核心事项“一图读懂”。实现服务不间断、不停歇、市场主体“少跑腿”。
同时,为助力全市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公管局不断推出“优惠包”,为企业降本减负。“我们通过取消注册资本、资产总额等规模条件限制,免收进平台交易项目招标文件(含资格预审文件)费和政府采购项目投标(响应)保证金,上线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实行保证金收退‘T+1’‘全程网办’制度等举措,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公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共免收保证金超1.5亿元;电子保函平台用户近3504家,在线申请电子保函企业1145家,已办理电子保函2062笔,涉及项目184个,担保金额超5.1亿元;共退还投标保证金7889笔15.34亿元,共退还履约保证金1346笔0.75亿元。
科技赋能保障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企业信心的重要保障。
“我们在开评标室等交易场所安装了360度‘无死角’监控摄像,同时聘请特邀社会监督员实时监督交易过程。”该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交易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还联动公安部门,强化科技赋能,利用‘交易见证’、‘大数据分析’等信息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装上‘透视镜’,实现交易数据可追溯,问题线索精准定位。”2021年上半年,共计排查问题线索23件,向市公安局移送线索13件;共为公安机关提供涉案项目数据20次,涉及27个项目。
“投标人可以通过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方网站‘一站式’检索、查阅省、市、县三级交易项目的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结果公告、合同及履约、违法违规处罚等信息。”该负责人说,“交易信息全面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既有效保障了交易主体的知情权,也避免‘暗箱操作’风险,为增强市场信心打了一针‘增强剂’。”2021年上半年,共发布各类交易信息71848条。
为增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透明度、开放度,提升交易各方主体对平台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组织开展开评标区“开放日”活动,邀请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现场观摩交易场所。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开评标现场管理措施,模拟演示交易系统功能,仔细解答疑难困惑,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交易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共有240余人报名参加“开放日”活动。(赵俊松)
(来源: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网)
上一条: 亳州市公管局加强项目联合约谈,提升标后监管实效 | 下一条: 安徽公共资源交易市县区一体化工作发展向纵深推进 |